以下文章轉載自信報,是一篇寫得很好的訪問稿。
2010年9月16日
城市專題
耶穌是神的「獨生子」 還是「獨一的兒子」?
歷時二十七年的中文《聖經》修訂工作終於今年完成,《和合本修訂版》(下稱《和修本》)將於本月27日正式推出。
《聖經》翻譯對信徒理解經文內容至為關鍵。新版發表,公眾(不限於基督教徒)迴響不絕於耳。稱讚其內容變得更易讀、更準確者固然不少,然批評之聲亦非沒有。
有人認為,經文既定,如何能改?亦有人說,金句變拗口了,反倒難背。修訂本內容會否有變?會否影響教義解讀?詩歌歌詞要重作嗎?金句卡要重印嗎?人人是否要買一部新《聖經》?版本不一,信徒聚會讀經,會否讀得一團糟?
其實,修訂原因何在?
不知讀者諸君是否熟悉《聖經》,知道何謂《和合本》。
簡單而言,「和合」即「和衷合作」之意,《和合本》為各華人聖經公會合作之成果而得名。自1919年推出以來,《和合本》為絕大部分華人基督徒採用。
初版和合本難讀
最早期的和合本,閱讀難度絕不亞於四大名著。首先,其用字古老,時間仍以天干地支表示;其次,它幾乎毫無格式可言,詩詞句子之間不分段落;而且,標點仍襲晚清至民初方法,只用頓號與句號。
參與《和修本》修訂工作的蔡錦圖博士說,早於六十年代,華人社會中始有修訂《和合本》的聲音。然而,當時各教會未能就修訂細節達成共識。要到1983年,修訂計劃才得以正式開展。
1988年,部分字眼、段落及標點經修改過的《新標點和合本》推出,公眾普遍接受。2006年,新約部分修訂完成,反應有好有壞。直至今年,新舊約修訂終於大功告成。
香港聖經公會總幹事梁林天慧博士表示,《和修本》的推出並非為討信徒歡喜,也不是「為修而修」,而是確實「不可不修」。
反映考古新發現
與兩位博士傾談過後,我才發現,讀《聖經》會渴睡,原來是人之常情。部分經文,細讀百遍仍大惑不解,亦與中文水平無關。好似前述的天干地支,今日的華人又有誰可解?
「1919年《和合本》推出時,正值白話文運動期間,現代中文語法尚未定形。今日的現代漢語其實要到七八十年代才開始成熟,所以《和合本》的中文便與現在通用的有頗大差異。」
以梁博士為例,她坦言自己兒時讀《聖經》,「因用字太深了,其實不很明白,讀得好『痛苦』。」「我十二歲離開香港,去加拿大,中文水平大約只有中一程度。假如我不夠乖,或許我早已悶得把《聖經》丟在一旁,連信主的機會都失去了。」
《和合本》雖為現今最流行的中文《聖經》譯本,但原來它的翻譯過程並非由中國人主導。
「《聖經》舊約本由希伯來文撰寫,新約則是希臘文。翻譯《和合本》時,並未有很熟悉原文的中國學者,故要由美國、英國及蘇格蘭三地的聖經公會先讓教士學習中文,學成後再翻譯《聖經》。」梁博士道。
「這些教士既不是以中文為母語,中文水平難免不高。儘管他們有找中國的有識之士幫忙,但主導權仍在外國教士手上。所以,部分信徒也就希望藉是次修訂機會,做一本完全屬於中國人的《聖經》。」
相信不論讀者諸君是否基督徒,也應聽說過《死海古卷》一事。
1947年,有牧童為引出走進洞穴的羊,向洞穴投摘石頭,不料卻打破洞內瓦罐,發現古經文。其後考古學家陸續在其他洞穴發掘出約四萬書卷或殘篇。因這些洞穴位於死海附近,書卷便稱為《死海古卷》。
「《死海古卷》及其他考古學發現,使《聖經》翻譯突飛猛進。經文中不少數據、用語經考證後修改得更準確,甚至部分失傳經文亦得以重現。如詩篇145章13節,舊版只有二句,但本來應有四句,這都在《和修本》改正過來了。」蔡博士道。
為求真改動金句
梁博士表示,這百年來英文《聖經》已有多個修訂譯本,而中文卻要到今日才有《和修本》,原因一來在「各華人教會尊重《聖經》,不敢擅改」,二來「世界各地華人教會眾多,難求一致修訂意見。
「既然《和合本》是華人通用的《聖經》,《和修本》亦應同樣,為世上所有中文使用者接受。」她說。「然而世界各地的華人文化愈來愈多元化,有美籍中國人、加拿大籍中國人、中國本土的中國人……要令他們『和衷合作』,也不是簡單。」
「不過到了1983年,大家都意識到《和合本》已沿用六十多年,已到不可不更新的地步了。這樣,大家才同意展開修訂工作。」
以單字及標點計算,《和修本》的新約與舊約改動比例分別有15%及20%,算多或少見人見智。蔡博士說,修改處主要是「標點位置、斷句方式,以及刪減多餘的『的的了了』」,大改動不多。
然而,不少信徒,特別是較年長的,對新版《聖經》仍有微言。「有些人很緊張,擔心《聖經》會變得面目全非,跟下一代講經文,連哪一章哪一段都搞不清。」梁博士說。「他們總愛問,聖經公會還會印刷《和合本》嗎?」
亦有基督徒抱怨經文既已背熟,一旦修改,會對他們造成諸多不便。如著名的約翰福音3章16節: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我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」「獨生子」在《和修本》中便給改成「獨一的兒子」。
基督徒對這類「金句」的改動最為敏感。不少人質疑「獨生子」既與「獨一的兒子」分別不大,全無修改必要。亦有人揶揄說:「耶穌不再是神的『獨生子』了?」
蔡錦圖表示,「我們在定稿前,已列出改動的金句,請教會牧師審閱,提供意見。可避免修改的,我們都已避免了。
「然而,原文寫的確實是『獨一的兒子』無疑,不是only begotten Son 而是only Son。兩者有明顯區別,我們有必要反映出來,否則會與其他語言的《聖經》有分別。」
至於經文改動後,詩歌歌詞是否亦要跟隨?梁博士則稱這由個別教會自行決定。「我個人就認為詩歌既已上口,不如繼續保留,只是《聖經》必須以貼近原文為大原則,不改我們就落伍了。
「其實《和修本》的主要對象不是那些讀經多年的教徒,而是我們的下一代、以及未讀《聖經》的人。當然,我們也希望老教徒喜歡《和修本》,但也絕不反對他們繼續讀《和合本》呀!我們亦會繼續印刷《和合本》,只是數量會減少罷了。」
《和修本》有超過二千個注釋,數目比《和合本》高出數倍。
「我們基督徒相信,《聖經》是神所默示的。讀到貼近原文的《聖經》,讀者便可得到啟示。是以我們重視原文,翻譯時絕不加入自己的心意。就算發現矛盾之處,如兩段經文內容有出入,我們亦只會加插注釋,讓讀者自行理解。」
Nike廣告來自《聖經》?
梁博士說,很多信徒讀《聖經》的方法是錯的。
「有些人好迷信,會話:『呀,揭開本《聖經》,睇下今日神同我講乜先』。大錯特錯。」
「《聖經》不是預言書,讀經不是問米,我們讀《聖經》要連同它的背景一起讀。它的歷史、寫作宗旨、作者是誰、對象是誰……這些都很重要。」她說。「所以我們在《和修本》中每卷前加入序言,令讀者不致斷章取義。
「如腓立比書4章13節:『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』好多信徒就憑這句話,說自己做什麼都行,甚至有人竟說Nike廣告那句『Impossible is nothing』也來自《聖經》。
「其實有位基督徒說,讀過上文下理,便會知道這一節的意思是在上帝的力量中,窮亦富足。凡事都能作,實指身處什麼環境都能平安,而不是說人信上帝就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。」
坦白講,個人認為要把「凡事都能作」解讀成「凡事都滿足」,倒是有點困難。既惹人誤會,何必乾脆改譯成「凡事都滿足」?
「因為原文便是如此!」梁博士道。「而且,不管如何翻譯,斷章取義看《聖經》也一定會誤解經文。所以,教育正確的讀經方法才是最重要。
「只是,這絕不容易!人總有軟弱的時候。一旦軟弱,連我也會讀錯呢。」